發布日期:2023-01-03 訪問次數:421
背景技術:
現有的室內流水景觀裝置主要包括假山狀的流動水面和水池,將水池中的池水抽取至流動水面的頂部,使水體從高處流向低處,從而形成流水景觀。水體在流動過程中,會使景觀裝置的周邊環境產生水霧,提高周圍的空氣濕度。因此,室內流水景觀裝置除了美化家居環境,還能夠提高室內濕度。但是,這種室內流水景觀裝置的加濕方式主要依靠流水在流動過程中的自動噴灑,導致水珠顆粒較大,加濕范圍較窄。而且,當室內流水景觀裝置使用一段時間之后,大量的水珠由于無法分散在空氣中,而積落在水池附近,導致水池附近產生積水。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室內流水景觀裝置,通過設置換能器,使水流景觀裝置的水體能夠變成微小的水珠顆粒,充分分散在空氣中,提高空氣的濕度。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室內流水景觀裝置,包括底座、流動水面支撐架和供水組件,所述流動水面支撐架設置于所述底座上,還包括霧化池和換能器,所述霧化池固定在所述流動水面支撐架的頂部,所述換能器固定在霧化池的底部;所述供水組件包括多個出水端,部分出水端固定在所述流動水面支撐架的流水面板上,另一部分的出水端固定在所述霧化池內,所述供水組件的進水端置于所述底座中。供水組件將底座內的水輸送至流動水面支撐架的頂部,使水體沿著流動水面支撐架從上至下流動。在流動水面支撐架的頂部設置霧化池,并通過供水組件將底座內的水體部分輸送至流水面板,部分輸送至霧化池內。固定在霧化池內的換能器將霧化池內的水體變成微小的水珠顆粒,降低了分散至空氣中的水珠顆粒粒徑,使其容易擴散至空氣中,擴大了加濕范圍。
在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還包括風機和導風管,所述風機固定于所述霧化池的底部或側面,所述導風管的進風口置于所述風機的出風口前端,所述導風管的出風口置于所述霧化池池口的一側。
在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霧化池還包括上蓋,所述上蓋扣合在所述霧化池池口的頂部,所述上蓋的頂部開設噴嘴,所述上蓋的側面開設通孔,所述導風管的出風口固定在所述通孔處。
在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噴嘴與所述上蓋的頂部通過可轉動方式連接。
在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噴嘴包括圓筒狀的外殼,所述外殼的側壁開設多個出口。
在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還包括水流擋塊,所述流動水面支撐架包括流水面板,所述流水面板上開設多個安裝槽,所述水流擋塊通過可拆卸方式與所述安裝槽連接。
在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安裝槽的側壁開設螺紋,所述水流擋塊的底部固定連接塊,所述連接塊的側壁開設螺紋,所述連接塊與所述安裝槽螺紋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在流動水面支撐架的頂部設置霧化池,并通過供水組件將底座內的水體部分輸送至流水面板,部分輸送至霧化池內。固定在霧化池內的換能器將霧化池內的水體變成微小的水珠顆粒,降低了分散至空氣中的水珠顆粒粒徑,使其容易擴散至空氣中,擴大了加濕范圍。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結合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室內流水景觀裝置,包括底座1、流動水面支撐架2和供水組件3。底座1的表面開設水槽,使其能夠用于存放水體。流動水面支撐架2包括流水面板21、底板22以及四個支撐柱23。流水面板21的底邊與底板22的前端邊沿固定連接。采用兩個支撐柱23用于支持流水面板21的頂邊。支撐柱23的頂端與流水面板21的頂邊通過螺釘連接,底端與底板22中部固定連接,使流水面板21形成斜面。在流水面板21的頂邊后端還設置霧化池4。霧化池4固定在固定架41內。另外兩個支撐柱23用于支撐固定架41。這兩個支撐柱23的頂端通過螺釘與固定架41連接,底端固定在底板22的后端邊沿上。霧化池4的底部設置換能器5。整個流動水面支撐架2放置在底座1的水槽內。供水組件3包括水泵31和管道32。管道32包括一個進水端321和兩個出水端322、323。進水端321放置在底座1的水槽內,出水端322通過卡箍固定在流水面板21的頂邊,出水端323固定在霧化池4內的換能器5的側面。水泵31與管道32連接,并固定在底座1的底部。通過水泵31將底座1中的水體輸送至流水面板21上方,以及霧化池4內。在水流面板21上的水體在其面板上方流動,形成水簾。在霧化池4內的水體被換能器5使水變成微小的水珠顆粒,降低了分散至空氣中的水珠顆粒粒徑,使其容易擴散至空氣中,擴大了加濕范圍。
為了進一步增加加濕的范圍,在一種實施方式中,如圖3,還包括風機6和導風管7。風機6通過支架固定于固定架41的底部。導風管7的進風口置于風機6的出風口前端,導風管7的出風口置于霧化池4池口的一側。通過導風管7將風機6吹出來的風輸送至霧化池4,使換能器5產生的水珠顆粒能夠通過風漂送至范圍更遠的地方,擴大加濕范圍。
在一種實施方式中,霧化池4還包括上蓋41。如圖4,上蓋41的開口于霧化池4的池口形狀相應,使上蓋41能夠扣合在霧化池4池口的頂部。上蓋41的頂部開設噴嘴410,側面開設通孔411。導風管7的出風口固定在通孔411內。當風機6啟動時,風沿著導風管7經過通孔411進入上蓋41內部,然后從噴嘴410吹出,從而帶動換能器5產生的水珠顆粒也沿著噴嘴410噴出。
由于方便調整加濕的方向,在一種實施方式中,如圖5,噴嘴410包括圓筒狀的外殼4101,外殼4101的圓周側壁開設多個出口4102。外殼4101的底部通過卡環連接的方式與上蓋41的頂部連接。當需要調整水霧的噴出方向時,轉動外殼4101,使出口4101的方向朝向需要加濕的方向。
為了增加流水的觀賞性以及增強仿真效果,在一種實施方式中,還包括水流擋塊8。如圖6-7,水流擋塊8的底部固定連接塊81。連接塊81的側壁開設螺紋。流水面板21上開設多個安裝槽210。在流水面板21上開設6排安裝槽210,每排為3個安裝槽210。優選地,相鄰排的安裝槽210還可以間隔設置。安裝槽210的內側壁開設螺紋。連接塊81與安裝槽210螺紋連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合適數量的水流擋塊8固定在安裝槽210中。水體在流水面板21表面流動時,受到水流擋塊8的阻擋,能夠形成水流撞擊的效果。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